国内资讯
(1)2024年11月26日工信部等十二部门发布关于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的通知
《方案》明确了5G应用发展目标,即到2027年底,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38个,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85%,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75%,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超1亿,构建形成“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发展格局,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
同时《方案》围绕应用、产业、网络、生态等5G应用发展关键要素,提出了“四个升级”:一是通过加速新型消费、生产经营、公共服务等三大类应用提质扩面,持续推动“应用升级”。面向新型消费应用,通过培育新终端、丰富新体验、营造新环境,促进应用、网络、内容、终端协同创新,不断丰富5G新消费新体验。面向工业互联网、智慧电力、智能矿山、智能油气、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海洋等生产经营领域,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提质增效降本。面向政务服务、数字教育、社会治理、智慧文旅、卫生健康、广电视听、数字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促进供需精准对接、优质资源共享复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二是通过提升核心产业、融合技术、应用产业、标准体系、应用安全等五大产业关键环节供给能力,持续推动“产业升级”。面向5G技术产业演进升级,重点推动5G-A和5G毫米波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链成熟。面向融合技术研发,推进5G与AI、北斗、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以及行业技术深度融合。面向融合应用产业,提升芯片/模组、融合终端/装备、行业虚拟专网、解决方案等关键环节低成本高质量供给能力,加快适配各类行业应用主体需求。面向融合应用标准,加速关键融合应用标准制定、完善和推广,健全5G融合应用标准体系。面向应用安全能力提升,加快应用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和重点产品研制。
三是通过强化面向公众和行业的网络服务能力,持续推动“网络升级”。面向公众高品质网络服务需求,加速5G向偏远区域延伸,深化重点场景高质量覆盖,加快推动5G RedCap县级以上城市连续覆盖,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A升级演进。面向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在重点领域规模部署和在新兴场景普及应用,扩大5G RedCap、5G LAN、定位增强、无源物联、通感一体等技术应用,带动云平台、边缘计算节点、智算基础设施等建设,探索建立基础电信企业和行业企业网络共管共维新模式。
四是通过凝聚地方、企业、平台等主体创新合力,持续推动“生态升级”。充分发挥地方引导作用,鼓励地方加大对5G应用发展支持力度,建设5G应用规模发展城市,依托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打造5G产业园区。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成长,培育一批面向行业5G应用的专精特新企业和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充分发挥平台带动作用,打造一批5G应用创新中心等协同创新和应用推广载体,搭建5G应用“出海”交流合作平台,依托“绽放杯”大赛持续推广典型方案和成熟商业模式。
(2)2024年11月26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公布《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5年版)》(第36号)
《名录》是对《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第15号)的进一步修订。此次修订重点针对使用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和社会反映集中的煤焦油、农药废盐、有色冶炼废物等进行了修订,及时响应了社会关注点,较以往修订更具时效性。
《名录》包括两类固体废物(包括液态废物):(一)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二)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生态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
《名录》共计列入470种危险废物,包括固体废物、医药废物,废药物、药品,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涂料、染料废物,含醚废物,含有机卤化物废物等。
(3)2024年11月2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意见》从健全电力安全治理体系、增强治理能力、完善治理措施、提升治理效能等四方面做出多项制度安排,提出系列改革举措,推进各方责任落地。
第一,在健全电力安全治理体系方面。《意见》提出通过提升议事协调层级等方式,更好发挥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委员会和省级电力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委会)作用,构建上下联动、互相支撑的电力安全治理组织领导体系,厘清电网调度机构、电力企业和各类并网主体安全责任,提出协同打造共同而有区别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多层级电力监管职责和跨部门、跨区域联合监管工作机制。提出了加快新形势下电力安全政策“立改废释”,健全完善配电网、新型并网主体相关制度政策。提出了推动成立电力安全治理标准委员会,强化对标准体系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以及建立反事故措施整改评估机制等要求。
第二,在增强电力安全治理能力方面。《意见》针对大电网,提出了从风险辨识控制、风险源头治理、风险闭环管控等方面提升大电网风险管控能力。针对配电网,提出了推动大电网安全风险识别、监视、控制体系向配电网延伸的思路,对加强县域大范围停电风险管控能力也提出了具体要求。针对发电侧,在加强新工况下发电机组安全风险管控、强化新能源机组涉网性能管理等方面做出系列部署。针对用电侧,提出了加强用户接入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审查、涉网设备技术监督等要求。《意见》还在设备和工程安全治理、网络安全风险管控和应急能力提升方面提出多项举措,主要包括,加强设备跨部门联合执法,强化电力监控系统结构安全、本体安全,健全应急指挥协调机制,将新型并网主体纳入应急组织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健全跨区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及联合处置机制等。
第三,在完善电力安全治理措施方面。《意见》提出,要坚持统一调度,新能源、新业态与新型并网主体要严格纳入调度管理,深化调度运行与交易安全协同。深化双重预防机制,推动新型并网主体纳入风险管控范畴,明确风险分级管控、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要求。加强技术监督,组织建立电力行业技术监督体系,积极培育电力行业技术服务市场,强化电力企业和调度机构技术监督职责。健全协同联动机制,进一步强化电力规划与运行协同、电力调度机构与电力企业、各并网主体的协同以及跨部门协同。坚持科技兴安,推动电力安全基础理论、重大技术和装备攻关,以及数智化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推进文化育安,树立电力安全文化理念,加强电力安全宣传和舆论引导,提升全社会人员的电力安全意识。
第四,在提升电力安全监督管理效能方面。《意见》围绕完善监管执法机制、强化安全信息共享、严格事故调查、优化监督管理方式等提出电力安全监督管理效能提升举措。主要包括,完善安全监管程序,进一步严格安全监管执法。完善安全信息报送机制,健全电力安全风险隐患和事故等基础数据和信息共享机制,组织建立电力安全基础数据平台。建立电力安全执法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健全事故调查后评估和责任倒查机制。以及加强电力安全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定期举行法律知识培训,完善安全监管执法支撑体系。
(4)2024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
首先,《行动方案》明确了方案的主要目标,即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实现新突破,货物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铁路货运量、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比力争分别提高至11%、23%左右,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保持较快增长。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国家物流枢纽体系和现代物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基本形成,现代物流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战略支撑显著增强。
同时,《行动方案》提出了5方面20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
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行动方案》提出推进铁路重点领域改革。制定实施铁路货运市场改革方案,促进铁路货运向铁路物流转型,支持铁路货运场站依法依规有序开展物流服务经营活动。推动公路货运市场治理和改革。综合施策推动解决公路货运经营主体“小、散、弱”等问题,发展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管理的大型公路货运企业,全面提高公路运输组织化程度和效率。
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加快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推动大型工商企业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和社会化程度,科学构建集采购、库存、生产、销售、逆向回收等于一体的供应链体系,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快库存周转。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实施大宗商品精细物流工程。加强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的国内港口仓储设施建设,支持高效便捷出口。推动国际供应链提质增效。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畅通大宗商品、新能源汽车、冷链等国际物流。打造现代化物流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在健全国家物流枢纽与通道网络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整合提升物流枢纽设施功能。深入实施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优化国家物流枢纽布局,系统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和功能提升。加快健全多式联运体系。建立健全多式联运经营主体相关制度,完善业务规则,推广标准化多式联运单证。
正在加强创新驱动和提质增效方面,《行动方案》提出推动物流数智化发展。推进传统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快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枢纽、智慧物流园区等新型设施发展。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相结合的物流新模式,健全和优化管理标准规范,支持企业商业化创新应用。
在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加强投资政策支持。支持铁路货运、内河水运、物流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大宗商品物流、冷链物流、铁路物流、农村物流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设施补短板,加快形成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体系。鼓励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强化专业人才培养等。
(5)2024年11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拟纳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的技术清单》的公示
《推广目录》重要涉及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行业,共包括7大类行业113项技术。《推广目录》的发布为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技术指引。
(6)2024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
首先,《意见》明确了我国数字贸易的发展目标,即到2029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稳中有增,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适应数字贸易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数字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高,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全面加强。到2035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有序、安全、高效的数字贸易治理体系全面建立,制度型开放水平全面提高。
同时,《意见》从支持数字贸易细分领域和经营主体发展、推进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完善数字贸易治理体系、强化组织保障等四方面提出18条具体举措,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塑造对外贸易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主要包括:
在支持数字贸易细分领域和经营主体发展方面,《意见》提出积极发展数字产品贸易,加强数字应用场景和模式创新,提升数字内容制作质量和水平,培育拓展跨境数字交付渠道,提升国际竞争力。持续优化数字服务贸易,促进数字金融、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数字化交付的专业服务等数字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提升品牌和标准影响力。发展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服务外包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服务外包加快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技术贸易,推动数字订购贸易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数字贸易经营主体等举措。
在推进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方面,《意见》提出放宽数字领域市场准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动电信、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鼓励外商扩大数字领域投资。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打造数字贸易高水平开放平台。
在完善数字贸易治理体系方面,《意见》提出积极参与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积极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进程。深化数字贸易国际合作。加快数字贸易认证体系建设,促进数字信任前沿技术的开发创新与应用推广,培育数字信任生态。加强数字领域安全治理。等。
(7)2024年11月29日中电联在京发布《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蓝皮书》,首次明确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宋宏坤,中电联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现场发布了《蓝皮书》,中电联监事长潘跃龙对《蓝皮书》进行了解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作了发言。解读内容如下。
为落实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进一步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在国家能源局统筹组织下,11月29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成为我国首个关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建设的规划性研究成果。
“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服务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核心任务,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宏坤强调,要锚定目标,创新探索新机制、新模式,确保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取得实效。
进一步加强多层次市场协同运行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为推动能源转型、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指明了方向。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快速推进,《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等陆续完成修订,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基础规则体系逐步构建,“统一市场、协同运作”的电力市场总体框架基本建成。
当前,全国电力市场规模自2016年来增长近5倍,全国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电量接近1.1万亿千瓦时。1~10月,全国市场交易电量5.0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中长期交易电量占市场交易电量的比重超过90%;全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部新能源发电的50%左右,绿电交易电量达到163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95%,交易绿证3.3亿个。
电力市场建设日趋活跃,新能源入市节奏不断加快。但与此同时,随着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速、市场环境深刻变化,相关问题也日益显现。
《蓝皮书》显示,电力市场功能和交易品种有待丰富,电力零售市场亟待加快规范建设,电力市场风险防范机制亟待健全。
“首先,是多层次电力市场协同运行亟待进一步加强。”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表示。
目前,各省(区、市)、区域电力市场的市场框架、市场规则、交易品种等依旧存在较大差异。市场间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易壁垒,部分地区存在以行政手段不当干预市场的问题。跨省跨区交易在交易价格、送受电曲线等方面成交困难,交易机制亟须进一步健全。
“此外,部分地区尚未开展中长期分时交易与分时结算,难以实现与现货市场的有效衔接。各省现货市场规则还需根据试运行情况不断迭代,省间、省内现货市场协同运作有待进一步提升,推动发用双方共同参与的现货市场机制不断完善。”黄学农说。
在制度层面,需配合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一方面,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入市的政策机制仍需完善;另一方面,提升系统充裕和灵活调节能力的市场机制同样需要创新。
黄学农指出,保障电力市场平稳运行,要持续推出适应新能源出力波动性大、预测难度大特性的市场机制,根据系统需求及新型经营主体特性完善辅助服务交易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监管体系,持续提升监管效能。
力争2029年全面建成统一市场
《蓝皮书》首次明确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根据规划,到2025年,将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实现全国基础性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基本规范统一;到2029年,全面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到2035年,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支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在2029年前完成改革任务。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全面建成目标设定在2029年,可以确保电力市场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同步推进,与我国‘十五五’电力规划相衔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监事长潘跃龙表示。
《蓝皮书》显示,实现2029年全面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需在2026~2029年内进一步完善国家层面“1+N”基础规则体系和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实现全国统一准入注册、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计量结算。实现省级现货市场全覆盖,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促进跨省跨区市场与省(区、市)、区域市场有机融合、协同运行,促进跨省跨区电力市场化交易。
“要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功能基本完善,各类经营主体平等竞争、自主选择,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黄学农表示。
聚焦近中期重点任务,《蓝皮书》指出,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还需在市场架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运营机制等方面协同发力。
在打造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架构方面,《蓝皮书》提出,要夯实省(区、市)电力市场基础性作用,发挥区域电力市场余缺互济和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发挥跨省跨区电力市场大范围优化配置作用。在明确各层次电力市场功能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多层次电力市场协同运行,有序推进跨省跨区市场间开放合作。
对于市场机制的构建,《蓝皮书》明确,既要适应绿色低碳转型要求,完善大型风光基地电力交易机制,扩大绿电交易规模,推动清洁能源有序参与市场;又要实现系统安全充裕、灵活互动目标,通过构建用户侧资源互动响应机制,有效激励各类灵活调节电源发挥作用。
“构建统筹衔接的政策、管理、市场体系和科学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要深化布局,久久为功。”黄学农指出,未来,监管部门需进一步强化相关职能,加快电力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做好电力市场与电力发展的统筹衔接,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平稳有序发展。
(8)2024年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1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扩张步伐小幅加快。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9%,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50.0%,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9.1%,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52.4%,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生产活动进一步加快。
新订单指数为50.8%,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景气水平有所回升。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2%,与上月持平,仍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较上月下降。
从业人员指数为48.2%,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有所回落。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有所加快。
二、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小幅回落。
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7%,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与上月持平。从行业看,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生态保护及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临界点。
新订单指数为45.9%,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景气水平回落。分行业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43.5%,与上月持平;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46.4%,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
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9.1%,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下降。分行业看,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8.0%,比上月下降7.2个百分点;服务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9.3%,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
销售价格指数为48.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仍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水平降幅继续收窄。分行业看,建筑业销售价格指数为48.6%,比上月下降3.5个百分点;服务业销售价格指数为48.8%,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指数为45.4%,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有所回落。分行业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0.7%,比上月下降2.0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6.2%,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0%,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预期继续改善。分行业看,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6%,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3%,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
三、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运行情况
1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8%,与上月持平,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继续扩张。
(9)2024年11月30日全国首个区域电力市场完成首次全月结算试运行
11月30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首次全月结算试运行圆满收官,标志着全国首个区域电力市场在市场运营、市场机制、技术条件各方面均具备长周期结算运行条件。
在全月阶段试运行期间,南方区域日均发电量需求40.8亿千瓦时,市场出清25.8亿千瓦时,占比63%,日前出清均价与实施均价随供需变化小范围波动,市场价格稳定。截至11月28日,累计出清跨省交易计划135.1亿千瓦时,西电东送通过市场机制灵活调整,充分发挥了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无论哪个省份的新能源出现突然波动情况,都可在15分钟内通过技术系统在全区域范围内自动寻找到最佳的消纳路径”,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总经理黄河介绍,“例如,当某个省份因为新能源大发且具备价格优势时,区域市场就会自动发挥作用,将这部分富余电力送至其余用电价格高的省份进行消纳。”
11月13日,新能源大发,云南省因电价优势向广东增送电量达2000万千瓦时。据统计,截至11月28日,省间优先计划外增送电量9亿千瓦时,增送电量主要是广西风电和云南水电,减少清洁能源弃电量8.8亿千瓦时。
本次全月结算试运行在市场覆盖范围、参与电源类型、交易主体数量、连续运行时长、技术创新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来自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个省(区)的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同台竞价,参与主体数量近1000家,纳入现货优化出清和结算的发电侧主体315家,其中火电169家、新能源111家、水电29家、电化学储能电站5家、抽水蓄能电站1家,交易规模达到了29.6亿千瓦时。
据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副总经理陈玮介绍,在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中,所有发用电主体在同一时间进行集中竞价、最后统一清算,每15分钟形成一个“收盘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能量现货交易。同时运行期间“高峰高价、低谷低价、供应紧张高价、供应宽松低价”的市场化价格机制,还原了电力作为特殊商品的时空价值。
据悉,本次按月结算前,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已开展了历时两年的试运行,在完成多日、周、旬结算运行的基础上,把真金白银的现货结算延长到全月,是区域电力市场转入连续运行的重要环节,为健全国内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迈出了重要一步。
(10)2024年12月1日住建部就《城乡建设领域碳计量核算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核算边界;5.核算内容;6.核算方法与计量要求;7.数据核算;8.报告与核证。
《标准》适用范围为:城乡建设领域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或项目群)新建、扩建、改建、改造,以及既有项目(或项目群)运行的碳排放计量与核算。
国际资讯
(11)2024年11月26日报道,碳排放历史累计:中国超越欧盟,但远低于美国
根据智库CarbonBrief的最新分析,截止2023年中国的历史排放量已经超过欧盟27个成员国总和。自1850年以来的累积排放量已经达到了2,607亿吨二氧化碳,其中94%的全球碳预算用于1.5摄氏度的目标已经用尽。
1992年,中国的历史排放量大约是欧盟的五分之二(41%)。到2015年,《巴黎协定》最终确定时,中国还只是欧盟总量的五分之四(80%)。到2023年,中国的历史排放量达到了3120亿吨,超过了欧盟的3030亿吨,但中国仍然远远低于美国排放的5320亿吨。
实际上,根据中美两国当前的政策、承诺的计划和技术趋势,中国累计排放永远不会超过美国对全球变暖的“贡献”。这甚至还没有考虑到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可能增加排放的政策。此外,中国的14亿人口迄今每人对应227吨CO2,是欧盟4.5亿公民每人682吨CO2的三分之一——远低于美国的人均1,570吨CO2。
(12)2024年12月1日报道,美国能源部投入6200万美元支持下一代氢能技术研发
8月30日,美国能源部(DOE)宣布为20个项目提供近6200万美元,以加速下一代清洁氢能技术的研发、示范和部署,重点涵盖5个主题领域:中/重型卡车加氢组件;未来标准化加氢站;氢燃料电池动力港口设备;实现氢能部署的许可和安全;氢能技术的社区公平参与。资助项目详情如下:
一、中/重型卡车加氢组件
该主题领域共投入850万美元支持4个项目,包括:①开发一个模块化系统,用于测试高流量、低温加氢组件,以满足中、重型运输的行业需求;②开发一种创新的液氢快速加注系统设计,实现12千克/分钟的加氢速率;③设计、制造和测试一种混合气体热交换器,用于气氢加注过程中的预冷;④开发和测试电磁阀、电动快速响应流量控制阀和双向无线通信,以提高加氢站的效率和性能。
二、未来标准化加氢站
该主题领域共投入4000万美元支持4个项目,包括:①开发一个直接加氢的大流量加氢站,加氢能力超过8千克/分钟,氢气压力为350和700个大气压;②设计开发一种重型卡车低成本加氢站,利用管道输氢,加氢能力在8-10千克/分钟;③开发一个直接加氢的大流量加氢站,相比当前最先进加氢站,运营和资本成本更低、占地面积更小、损耗更少;④设计开发具备快速加氢能力的新型多式联运加氢站。
三、氢燃料电池动力港口设备
该主题领域共投入250万美元支持1个项目,在奥克兰港开发并示范两辆零排放重型氢燃料电池-电动顶部装载机和一辆燃料电池移动加氢车。
四、实现氢能部署的许可和安全
该主题领域共投入700万美元支持7个项目,包括:①开发氢能部署许可和安全培训的人工智能助手;②制定针对佐治亚州的选址和许可指南;③制定氢能许可和安全方法;④开发氢能安全急救人员培训模板、可扩展的培训活动和指导课程,以及可远程访问的电子课程;⑤确定并解决氢能项目许可方面的技术和行政障碍;⑥开发与氢能安全和许可相关的教育和模型资源,促进社区公平参与;⑦开发并广泛传播可获取的许可教育资源,包括最佳实践、指南和清单、案例研究和经验教训。
五、氢能技术的社区公平参与
该主题领域共投入390万美元支持4个项目,包括:①利用底特律市现有社区福利条例,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未来DOE项目的社区福利计划提供参考;②为西弗吉尼亚州福兰斯比市拟建的加氢站制定相关社区利益计划最佳实践;③进行劳动力发展分析,以确定社区可用资源、劳动力需求和技能差距;④制定并实施一项社区参与计划,提高弱势社区对DOE现有项目的参与度。
(13)2024年12月1日新华社报道,美拟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以来自东南亚的太阳能产品低于生产成本价格在美销售为由,美国商务部日前宣布,拟对相关国家光伏产品征收最高约271%反倾销税。这一计划遭到媒体和相关国家人士质疑。根据美国商务部经调查作出的初步裁定,拟征收的反倾销税涉及从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其模块,具体税率取决于不同公司。美国太阳能电池和模块主要从上述国家进口,约占美国此类产品进口的八成。
(14)2024年12月1日报道,日本拟将2035年度温室气体减排新目标定为60%
在11月25日举行的日本环境省和经济产业省的有识之士委员会会议上,政府方面出示了一个以2013财年为基准,到2035财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削减60%的减排新目标方案。
日本政府为了截至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已经制定了以2013财年为基准,到2030财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削减46%的目标,并需要在明年2月之前向联合国提交截至2035财年的减排新目标。
就此,在环境省和经济产业省的有识之士委员会的讨论中,有意见指出,人们会越来越关切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因此在制定减排目标时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也有意见认为,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至关重要。
巴黎协定所制定的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限制在1.5度之内。英国于11月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上公布了一个大胆的减排目标,英国将以1990年为基准,截至2035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削减81%。
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打算根据有识之士委员会的意见,以25日出示的2035财年减排目标方案为基础推进相关讨论。
(15)2024年12月1日Analytics Insight 网站发布《2025年值得关注的10大技术趋势》
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重塑行业,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到2025年,人们可以期待突破性的进步,这些进步将推动创新、提高效率并创造新的机会。从人工智能到绿色科技,以下是2025年值得关注的10大科技趋势:
一、人工智能无处不在
人工智能不再关乎未来,而是当代的。到2025年,人工智能将不可避免地深入到医疗卫生、教育和交通等各个领域。
人工智能工具将变得更加智能,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期待看到人工智能帮助诊断疾病,优化供应链,甚至更大规模地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动力。
二、量子计算的出现
量子计算将解决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问题。量子技术将在2025年取得进展,并将在密码学、药物研发和气候建模等领域取得突破。
像谷歌、IBM以及量子空间初创公司这样的公司正在竞相使他们的量子计算机变得可访问和有影响力。
三、5G及以上
5G已经对连接进行了彻底检查,并将在2025年前深化。更流畅、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时延水平,甚至更大的覆盖范围,将开启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和IoT(物联网)的新梦想。
此外,对6G技术的研究也将开始成形,并承诺一个日益互联的未来。
四、绿色技术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世界继续致力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绿色技术将在2025年占据主导地位。期待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进步,如更高效的光伏电池和风力涡轮机,以及碳捕获和存储方面的创新。
绿色技术也将影响产品的制造,企业正在采用循环经济,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减少浪费。
五、元宇宙的崛起
事实上,元宇宙正在快速转型,到2025年,在VR、AR和触觉技术的推动下,将提供更真实的体验。这是一个沉浸式的共享数字空间。
它将影响游戏、教育和远程工作行业,因为企业将找到在虚拟环境中与用户互动的方法。
六、超越加密货币的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已经超越了加密货币。它将在2025年改变供应链和金融系统,甚至投票系统。
这项技术的未来拥有更多分散的应用程序和智能合同,可以保护交易并引入透明度。区块链也可以用于处理数字身份。
七、无处不在的自主系统
到2025年,机器将在农业、物流和医疗卫生领域更多地应用自主系统,例如机器人和无人机。所有这些都有望确保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效率。
例如,自主无人机可以彻底改变包装交付,而医院中的机器人系统可以帮助手术和病人护理。
八、个性化医疗
医疗卫生服务的转型:未来是关于个性化医疗的,到2025年,遗传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成为医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的最佳工具。
像CRISPR这样的基因编辑技术将继续发展,并为治愈遗传疾病的突破铺平道路。这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结果,同时使医疗卫生更加准确。
九、网络安全创新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意味着先进的网络威胁;因此,到2025年,网络安全将成为各国政府和组织考虑的首要问题。
人工智能驱动的安全工具、生物识别认证和基于区块链的安全解决方案将保护数据和系统免受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
十、空间技术进步
人类的太空竞赛正在升温,但2025年将为太空探索和商业化的重大进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像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蓝色起源这样的私营公司正在进行登月、火星甚至更远的任务。
在地球附近,卫星技术将改善全球通信、天气监测和导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