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1)2024年6月2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根据《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授予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授予“拓扑电子材料计算预测”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三维流形的有限复叠”等48项科技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集成电路化学机械抛光关键技术与装备”等8项科技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绿色生物基材料包膜控释肥创制与应用”等54项科技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复兴号高速列车”等3项科技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等16项科技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耐寒抗风高产橡胶树品种培育及其应用”等120项科技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约翰·爱德华·霍普克罗夫特教授等10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2024年6月24日财政部公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及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数据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912亿元,同比下降2.8%,扣除去年同期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去年年中出台的减税政策翘尾减收等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增长2%左右。分中央和地方看,1—5月,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778亿元,同比下降6.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54134亿元,同比增长0.5%。分税收和非税收入看,1—5月,全国税收收入80462亿元,同比下降5.1%,扣除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增长0.5%左右;非税收入16450亿元,同比增长10.3%。
主要税收收入项目情况如下:国内增值税30119亿元,同比下降6.1%。国内消费税7607亿元,同比增长7.2%。企业所得税22382亿元,同比下降1.7%。个人所得税6072亿元,同比下降6%。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7741亿元,同比增长1.5%。关税989亿元,同比下降4.4%。出口退税9709亿元,同比增长21.2%。城市维护建设税2190亿元,同比下降7.4%。车辆购置税1086亿元,同比下降0.1%。印花税1505亿元,同比下降18.6%。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439亿元,同比下降50.8%。资源税1221亿元,同比下降14%。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2326亿元,同比下降8.7%;房产税2086亿元,同比增长20.1%;城镇土地使用税1120亿元,同比增长12.7%;土地增值税2442亿元,同比下降5.3%;耕地占用税642亿元,同比增长21.4%。环境保护税111亿元,同比增长12.1%。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其他各项税收收入合计532亿元,同比增长3.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8359亿元,同比增长3.4%。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4429亿元,同比增长10.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3930亿元,同比增长2.4%。
主要支出科目情况如下:教育支出16359亿元,同比增长2.3%。科学技术支出3388亿元,同比增长1.4%。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310亿元,同比增长4.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583亿元,同比增长4.5%。卫生健康支出8584亿元,同比下降9.5%。节能环保支出1894亿元,同比增长2.1%。城乡社区支出8174亿元,同比增长9.5%。农林水支出8270亿元,同比增长12%。交通运输支出4454亿元,同比下降1%。债务付息支出5061亿元,同比增长7.3%。
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1—5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6638亿元,同比下降10.8%。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764亿元,同比增长9.8%;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14874亿元,同比下降12.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2810亿元,同比下降14%。
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1—5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7704亿元,同比下降19.3%。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604亿元,同比增长20.1%;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7100亿元,同比下降19.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17761亿元,同比下降7.3%。
(3)2024年6月24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
《措施》提出,将围绕居民吃穿住用行等传统消费和服务消费,培育一批带动性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推广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引领突出的典型案例,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消费端领军企业加快发展,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不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和企业潜能。
基于上述目标,《措施》提出六方面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一)培育餐饮消费新场景。发展餐饮消费细分领域,鼓励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特色美食资源,支持餐饮消费智能升级。推进餐饮经营主体数字化改造,提升市场分析和客户获取能力;二)培育文旅体育消费新场景。深化旅游业态融合创新,积极发展冰雪旅游、海洋旅游等业态,鼓励发展旅游专列、旅游公路、低空旅游等旅游新产品。推动城乡文旅提质增效,提升入境旅游便利水平,拓展文娱体育消费空间。三)培育购物消费新场景。推动购物消费多元融合发展,打造商旅文体融合的新型消费空间,利用新技术拓展购物消费体验,培育国货“潮品”消费。四)培育大宗商品消费新场景。拓展汽车消费新场景,打造高阶智能驾驶新场景,丰富家装家居消费场景,推进室内全智能装配一体化和全屋智能物联,打造电子产品消费新场景。加大柔性屏、超级摄影、超级快充、人工智能助手、端侧大模型、跨屏跨端互联等软硬件功能
开发,增强人机交互便利性。五)培育健康养老托育消费新场景。推动健康消费发展,研发融合数字孪生、脑机交互等技术的医疗装备和健康用品。拓展银发消费新场景,积极发展育幼消费。六)培育社区消费新场景。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推动养老育幼、邻里助餐、体育健身、健康服务、家政便民等服务进社区。优化农村社区消费环境,加快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下乡。
(4)2024年6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启用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的公告
自2024年6月25日至6月30日,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停用绿证申领功能,期间发电企业或项目业主可正常登陆查看绿证核发信息。
自2024年7月1日起,发电企业或项目业主可通过国家能源局门户网站“在线办事”栏目中的“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登陆系统,原登陆账号和密码不变。
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每月以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提供的数据为基础,对已建档立卡的项目上月电量核发绿证。尚未完成建档立卡的发电企业或项目业主应尽快完成建档立卡,避免影响绿证正常核发。
(5)2024年6月24日财政部四部门发布《关于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通知》
《通知》政策内容主要包括(一)支持范围。经营主体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7号)要求实施设备更新行动,纳入相关部门确定的备选项目清单,且银行向其发放的贷款获得中国人民银行设备更新相关再贷款支持的,中央财政对经营主体的银行贷款给予贴息。(二)贴息标准。银行向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符合再贷款报销条件的,中央财政对经营主体的银行贷款本金贴息1个百分点。按照相关贷款资金划付供应商账户之日起予以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2年。 (三)期限条件。在《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7号)印发之日(2024年3月7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经营主体签订贷款合同、设备购置或更新改造服务采购合同,且相关贷款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并划付供应商账户的,可享受贴息政策。结合中国人民银行设备更新相关再贷款额度使用情况,可视情延长政策实施期限。
同时,《通知》还就贷款流程及贴息流程等做出来明确要求。
(6)2024年6月25日国务院报告明确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重点工作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25日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明确了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等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6个方面重点工作。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3年,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由79.4%提高至92.3%,个体工商户由4000余万户增加至1.24亿户。2012年到2023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1.1%,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30%左右增长至50%以上。2019年开始,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
围绕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报告提出了6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尽快修订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推动落实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加快构建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二是着力加大民营经济发展要素支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落实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措施,加大对初创期、种子期创业的支持力度。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数据要素型企业做优做强。三是着力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推动加快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防范不当立案、选择性执法司法、趋利性执法司法或地方司法保护。避免超权限、超范围、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依法依规开展羁押、留置等措施,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审查调查工作。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进一步完善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的制度安排。四是着力加强政策协调和督导落实。五是着力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六是着力营造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7)2024年6月28日公开征求《关于高质量推进实施燃煤锅炉超低排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
《意见稿》明确了改造范围包括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保留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 65 蒸吨/小时及以上的燃煤锅炉(含以型煤、水煤浆、煤矸石、石油焦、油页岩等为燃料的锅炉),以及全国燃煤自备电厂。
《意见稿》提出了主要目标:到 2025 年底前,重点区域燃煤锅炉及自备电厂基本完成有组织、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其他地区 65 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 60%完成有组织超低排放改造;自备电厂基本完成有组织、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到 2028 年底前,重点区域煤炭年运输量 10万吨及以上的燃煤锅炉使用企业基本完成清洁运输改造;自备电厂基本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其他地区 65 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 80%完成有组织、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煤炭年运输量 50 万吨及以上的燃煤锅炉使用企业基本完成清洁运输改造;80%自备电厂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同时,《意见稿》提出了燃煤锅炉及自备电厂超低排放的控制指标和措施要求,以及四项重点任务,包括推动燃煤锅炉结构优化调整、有序推进现有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统筹推进燃煤锅炉协同减污降碳、强化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等。
(8)2024年6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5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4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9亿千瓦,同比增长52.2%;风电装机容量约4.6亿千瓦,同比增长20.5%。
1-5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372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59小时。1-5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2578亿元,同比增长6.5%。电网工程完成投资1703亿元,同比增长21.6%。
国际资讯
(9)2024年6月24日日本制定《2024年节能与非化石能源转型技术战略》
5月14日,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和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制定《2024年节能与非化石能源转型技术战略》,旨在有效推进节能技术和非化石能源转型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该战略基于《第六期能源基本计划》、《2050年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绿色转型基本方针等政策,结合《节能法》的修订,遴选确定重要的节能和脱碳技术,包括:
第一,关键节能技术。重点关注工业、交通、商业和家庭等部门中具有节能潜力和影响力的技术,包括:①工业热的有效利用,如高性能隔热材料、高效制热技术等;②交通部门的汽车能效提升,如电动汽车驾驶性能;③商业部门的数据高效处理技术,如数据中心运营优化、光电子融合节能技术等;④家庭供热节能技术,如高效热水器等。
第二,增加氢能等非化石能源转型技术。鉴于向非化石能源转型的重要性,在工业和交通用能方面,增加了非化石能源技术,如氢还原炼铁和石脑油裂解的燃料转换,以及与非化石能源供应和运输相关的技术,如电解槽和下一代太阳电池。
第三,增加促进电力需求优化技术。考虑到可再生能源的扩张,需求响应对于工业和家庭部门的重要性增加。因此,增加需求侧电源协调相关技术,如需求响应兼容技术,包括工业设施(发电和生产设施等)和消费设备(热水器、空调、电池、充电设施),以及大型设备精准控制技术。
第四,增加促进工业和交通部门节能脱碳技术。根据不同行业能源消费情况分析,将工业领域的汽车制造、水泥制造和玻璃制造技术以及交通领域的航空、船舶、铁路技术作为节能脱碳的重要技术。
(10)2024年6月25日公布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电池与能源安全转型》报告
报告显示电池已是全球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上增长最快的能源技术,电池的快速扩张对于实现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 28)的气候与能源安全目标至关重要。
主要内容为:一是全球电池规模正快速增长,2023年,储能电池是商业领域增长最快的能源技术,年度部署规模翻了一番以上,包括大型电池项目、后端电池、微电网和家庭太阳能系统等,全球电池装机容量增加了42吉瓦。此外,2023年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部署也增长了40%,新增电动汽车1400万辆,是能源部门电池使用的最大来源。二是由于成本降低和性能改进,锂离子电池在过去十年中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磷酸铁锂(LFP)电池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销售的40%,占新型储能应用的80%。几乎所有电动汽车和新型储能都使用锂离子电池。超过一半的新售电动汽车采用镍含量相对较高的电池,以提高能量密度,剩余市场份额被磷酸铁锂电池占据,其成本较低、密度较低,不含镍或钴,火灾可能性更低,使用寿命更长。三是政策支持推动电池部署,但电池供应链非常集中,从矿石提取到最终电池组的制造,多数环节受到少数国家的控制,尤其是中国在原材料加工和电池生产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四是到2030年电池部署需增加七倍才能实现COP28目标,意味着储能电池部署必须持续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能源部门减排目标中约60%的减排量与电池相关,其中近20%来自于电动汽车和太阳能光伏相关的电池领域,40%来自于间接由电池支持的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五是电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将继续扩大其应用范围,电池成本的下降还将增加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六是相关行动建议,包括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需要采取行动支持电池部署,并尽量减少障碍和瓶颈。同时,还需要开发更广泛可负担的电动汽车车型和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促进智能充电以整合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数量,并减少对电网的需求等。
(11)2024年6月25日国际能源署《清洁技术制造追踪》报告
报告要点包括:一是清洁技术成为制造业的焦点,报告重点关注5项清洁技术制造业,即太阳能光伏、风能、电池、电解槽和热泵,这5个行业在全球投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甚至超过了钢铁等传统成熟行业。此外,清洁技术制造业也对全球GDP和投资增长产生了显著影响,2023年清洁技术制造占全球GDP增长的4%左右、占全球投资增长的近10%,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近期投资激增的势头有望持续,2023年,5项清洁技术制造业的全球投资约为2000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70%以上。其中,太阳能光伏和电池是投资的主要方向,占总投资的90%以上。中国在全球投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和欧洲的投资增长势头强劲。三是大多数清洁技术制造业的地理集中度将保持较高水平,中国、美国和欧盟在太阳能光伏、风能、电池、电解槽和热泵制造领域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预计到2030年地理集中度不会有太大变化。特别是太阳能光伏组件和电池电芯制造,中国占比仍非常高,不过欧美地区的产能增加可能会减少中国的市场份额。四是成本并不是影响投资的唯一因素,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较多,除成本外,包括国内市场规模、技能工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许可程序和监管制度、与现有产业的协同效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