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1)2024年7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注册资本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
为落实新《公司法》要求,《规定》为存量公司调整出资期限设置了为期3年的过渡期,即一是有限责任公司剩余认缴出资期限自2027年7月1日起超过5年的,应当在2027年6月30日前将其剩余认缴出资期限调整至5年内,股东应当在调整后的认缴出资期限内足额缴纳认缴的出资额;二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应当在2027年6月30日前按照其认购的股份全额缴纳股款。
此外,《规定》对涉国家利益或者重大公共利益的存量公司出资期限调整作出例外安排,同时规定公司出资期限、注册资本明显异常的,公司登记机关可以结合公司的经营范围、经营状况以及股东的出资能力、主营项目、资产规模等进行研判,认定违背真实性、合理性原则的,可以依法要求其及时调整。
(2)2024年7月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方案》基本延续了《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总体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做了部分优化调整和修订。调整和修订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配额分配的基础参数。由基于供电量核定配额改为基于发电量核定配额。供电量由发电设施的发电量减去与生产有关辅助设备的消耗电量得到,因与生产有关辅助设备的消耗电量难以准确核算核查,导致供电量也难以准确计量,数据质量风险大。基于发电量核定发电配额,即根据机组产生的发电量、发电基准值及相关修正系数计算得到机组发电配额量。
二是取消机组供热量修正系数。之前方案的供热量修正系数,主要目的是鼓励高效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增加供热,以替代燃煤小锅炉和散煤燃烧供热。而供热量修正系数基于大量实测样本统计拟合得出,并需要使用供热比作为关键参数进行核算,计算程序繁琐,难以准确获取,导致供热量修正系数计算结果出现偏差。故《方案》取消供热量修正系数,而是通过调整基准值实现对发电机组供热的合理激励。
三是将机组负荷(出力)系数修正系数调整为机组调峰修正系数,并修改适用范围。为更多消纳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部分火电机组承担电网调峰任务并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之前的“负荷系数修正系数”可以使得负荷率在85%以下的机组均可获得补偿配额,以体现对承担调峰任务机组的鼓励和补偿。《方案》将“负荷系数修正系数”更名为“调峰修正系数”,并将补偿负荷率上限调整为65%,机组负荷(出力)系数在65%及以上的常规燃煤机组不再引入大于1的修正系数,统计期内机组负荷(出力)系数在65%以下的常规燃煤机组按照原计算公式计算并使用大于1的调峰修正系数,获得补偿配额。
四是不再将购入使用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纳入配额管理范围。之前纳入间接排放发挥的减排效果有限,但显著增加了企业报告、核算间接排放的工作负担,以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核查的监管成本。
五是引入配额结转政策。配额结转政策规定了市场主体持有的配额留存至后续年度使用的条件,引导交易主体调整交易策略,调节配额供需。
(3)2024年7月2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指南》明确了发展目标,即到2026年,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
《指南》同时规划了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思路,一是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包括基础共性、基础支撑、关键技术、智能产品与服务、赋能新型工业化、行业应用、安全/治理等7个部分;二是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框架,主要由基础共性、基础支撑、关键技术、智能产品与服务、赋能新型工业化、行业应用、安全/治理等7个部分组成。
《指南》也规划了七大重点建设方向及共39项细项,七大建设方向包括基础共性标准、基础支撑标准、关键技术标准、智能产品与服务标准、赋能新型工业化标准以及行业应用标准和安全/治理标准。
(4)2024年7月3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加强自然资源领域基础研究的若干举措》
《若干举措》提出了在未来五年的时期内,要初步形成自然资源基础理论体系,突破一批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自然资源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问题,塑造一批基础研究高地,使基础研究支撑自然资源主责主业的能力显著增强。到2035年,在深地、深海与极地、卫星遥感和智能测绘等重要前沿科学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形成一批原创成果,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实现自主可控,自然资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
同时,《若干举措》从重点领域、基础工作、人才建设、平台引领等方面提出了11条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大板块。一是统筹布局三方面任务。重点支持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海洋与极地资源环境,新一代智能测绘,国土空间人地关系演变与空间规划治理等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核心,面向地球深部、深海极地、全域空间时空基准与三维建模等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以及自然资源关键核心关键装备与软件和前沿技术的基础研究。同时,突出了基础研究在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推动科研仪器设备研发方面的要求。二是强化基础性工作、人才队伍、平台建设等支撑保障。加强科技基础性工作,从观测站网建设和科学数据共享共用两方面,为提升全面动态感知、系统精准认知和全域智慧管控的能力,以及研编面向战略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的系列基础图件、图集、志书等,提炼总结源头性的原理和规律成果提供条件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创新平台引领作用,包括发挥重点实验室的基础研究主体作用等。围绕应用场景和重点研究方向,组织实验室、创新中心、野外站建立科学与技术融合、数据与研究协同的科技创新平台联盟,形成强大的整体研究合力。三是优化基础研究工作组织方式。建立目标导向与需求导向相结合的选题机制,构建网络化科研组织模式,发展数据与知识驱动的科研范式等,体现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有组织地开展基础研究的要求。
(5)2024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即深入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以“整、建、促”为工作主线,聚焦重点、多措并举,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着力解决当前政府采购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政府采购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政府采购制度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建立健全促进现代产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体系。
《方案》提出了持续开展四类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主要为当前政府采购领域反映突出的采购人设置差别歧视条款、采购代理机构乱收费、供应商提供虚假材料、供应商围标串标等四类违法违规行为,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有效震慑。
在标准建设方面,《方案》指出,一是建立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体系,二是分类制定政府采购需求标准,研究制定市政基础设施和电子电器、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绿色采购需求标准,开展政府采购支持公路绿色发展试点,适时将碳足迹管理有关要求纳入政府采购需求标准,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研究制定创新产品商业化推广后的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引领相关产业创新发展。对获得绿色产品认证或符合政府绿色采购需求标准的产品实施优先采购或者强制采购,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方案》提出促进产业发展,落实国家战略,包括支持科技创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及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等。
(6)2024年7月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
《通知》从五方面明确提出电力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一是严格落实安全责任,电力企业全力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要加强涉网安全监督管理,加大对机组非停、出力受阻情况督促检查力度,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地方电力管理部门要做好电力供需预警、电力设施保护、负荷侧管理等工作。二是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严格执行重大风险隐患挂牌督办通报制度,确保隐患尽快清零。三是加强系统运行控制,强化运行监控,密切监视系统频率、重要断面潮流、中枢点电压、旋备容量等运行指标,保证设备在稳定极限内安全运行。四是强化设备运维管理,加强主网设备运维,以配电网安全风险管控重点行动为着力点,全面排查配电网网架结构、新型并网主体规模化接入、设备管理、新业态网络安全、重要用户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加快薄弱环节改造,强化运维抢修保障,加强机组运行维护等。五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强化雷雨、大风、汛灾、山火等灾害监测预警,完善各类应急预案,高质量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协同处置能力。
国际资讯
(7)2024年7月1日德国批准《氢能加速法案》,旨在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德国《氢能加速法案》的出台旨在加快氢能基础设施、进口及生产设施的建设步伐。柏林方面寄望通过此法案,助力欧洲最大经济体实现脱碳目标。
《法案》明确涵盖了绿氢生产设施、氢气管道、氢及氨进口终端、氨裂解装置、为电解槽供电的电力线等关键基础设施,以及液态有机氢载体(LOHC)的进口终端和处理设施。同时将氢能基础设施确立为“具有压倒性公共利益”的地位,确保在审批过程中给予优先考量。法案还提出简化审批程序、推进数字化进程,并缩短氢能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法律诉讼时间,以加快氢能应用的推广。
德国致力于扩大氢能作为未来能源的使用范围,旨在减少高度污染且难以电气化的工业部门(如钢铁和化工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降低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此次加速特别聚焦于电解槽,这些设备能够利用能源将氢从水中分离。为确保加速的可行性,法案要求电解槽在2029年年底前至少使用80%的可再生能源。
该法案是德国一系列旨在迅速扩展氢能基础设施的新法案之一,通过政府大规模财政支持、中央基础设施规划及监管激励措施共同推动。即将修订的建筑法将简化绿氢项目规划流程,对于小型电解槽设施(最高5MW)将全面免除部分许可要求。
(8)2024年7月2日联合国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全球气温升幅接近1.5°C的临界点
《报告》显示,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仅有17%的目标目前进展顺利,近一半的目标进展甚微或一般,超过三分之一的目标停滞不前或出现倒退。
《报告》在气候行动一章指出,2023年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气温升幅接近1.5°C的临界点。所有国家必须紧急加快全经济范围的低碳转型,必须在2030年前大幅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并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但目前情况显示,将升温限制在1.5°C以内的可能性只有14%,这也突显出在本十年内立刻加速大幅减排的紧迫性。
(9)2024年7月4日英国能源研究院发布《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4》,能源转型任重道远,气候变化令人沮丧
《年鉴》主要结论包括:
一方面主要能源产销增长,资源供需结构性失衡。a、石油产销量恢复性增长。2023年全球石油产量达到创纪录水平,每天略高于9600万桶。其中美国仍然是最大生产国,产量增长8%以上。因国际制裁俄罗斯产量下降了1%以上。南美洲和中美洲在继续快速增长,创下了所有地区最高增长率(11%)。亚太地区,中国产量增长2%,约占本地区总产量57%。2023年石油消费量有史以来首次超过1亿桶/天。汽油、柴油和煤油(航空)使用量正在超过2019年水平,但不同国家/地区存在差异。虽然全球汽油消费量(2500 万桶/天)略高于 2019 年前水平,煤油虽然增长强劲(2023 年为 17.5%),但尚未恢复到 2019年的峰值。自2008年以来,欧佩克+以外国家一直在增加石油产量份额,美国、加拿大和巴西产量显著增加,2023年,非欧佩克+国家的产量超过全球增量需求增长20%。
b、煤炭消费继续增长。2023 年全球煤炭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79 EJ)。亚太地区占全球产量近80%,活动集中在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四个国家(合计占该地区产量97%),仅中国就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北美、南美洲和中美洲、欧洲和独立国家联合体产量都比2022年水平有所下降。全球煤炭消费量有史以来首次突破164 EJ,比 2022 年增长 1.6%,是前十年平均增长率的 7 倍。欧洲和北美的煤炭消费量均降至10EJ以下,为196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显然在世界能源转型过程中,东西方极其不平衡。
c、天然气消费基本持平。2023 年全球天然气需求保持稳定,仅增长10亿立方米。欧洲天然气需求下降 7%(340亿立方米),降至199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亚太地区天然气需求增长了近2%,主要得益于中国和印度7%的增长。俄罗斯在欧盟天然气进口中份额从 2021年的45%下降到2022年的24%,然后在2023年进一步下降15%,仅次于挪威和美国。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量2023 年达114亿立方米,为世界领先液化天然气供应国。d电力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高于能源平均水平。2023年全球发电量增长2.5%,达到创纪录的29,925TWh,增长率比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快25%,这表明世界能源系统正在日益电气化。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电力需求增长了约5%,而欧洲和北美的电力需求分别下降了2.4%和1%。煤炭保持了其作为发电主要燃料的地位,化石燃料占全球发电量的60%。可再生能源占总发电量比重从29%上升到30%。在区域层面,南美洲和中美洲可再生能源贡献最高,为72%。核电份额保持在9%左右,中国新建核电站,法国和日本核电站恢复服务被德国剩余核电站的关闭所抵消。2023年,电网规模电池储能系统容量为56GW,其中近50%安装在中国。
另一方面能源转型任重道远 气候变化面临挑战。a、可再生能源保持高速增长,过去20年,随着光伏和风电成本的下降,非水可再生能源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23年全球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4748.4TWh,同比增长12.9%,过去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4%。b、化石能源依然占据主导。2023年煤炭和石油依然在上升,化石燃料消耗量(以绝对值计算)创下新纪录。c、2023年升温近1.5°C,二氧化碳排放创历史新高。2023年全球能源相关温室气体排放量首次超过400亿吨。欧美发达经济体碳排放已经处于下降通道,而亚洲地区碳排放还在持续上升。d、南北半球排放分化。北半球和南半球之间对比非常鲜明。2023年南半球占总能源消耗的56%,增长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2% 的两倍。亚太地区占全球南方需求的85%(占全球需求的47%)。非洲总需求在 2023 年下降了0.4%,电力消耗保持平稳。北美和欧洲电力需求分别下降了-1%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