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综合资讯
国内资讯
(1)2024年8月13日国家能源局印发《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
《实施方案》首先明确提出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工作重点,即围绕供电能力、抗灾能力和承载能力提升,结合各地实际,重点推进“四个一批”建设改造任务。一是加快推动一批供电薄弱区域配电网升级改造项目。二是针对性实施一批防灾抗灾能力提升项目。三是建设一批满足新型主体接入的项目。结合分布式新能源的资源条件、开发布局和投产时序,有针对性加强配电网建设,提高配电网对分布式新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满足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用电需求,助力构建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的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四是创新探索一批分布式智能电网项目。面向大电网末端、新能源富集乡村、高比例新能源供电园区等,探索建设一批分布式智能电网项目。
其次,《实施方案》也提出了健全配电网全过程管理,其中一是强调完善配电网与分布式新能源协调发展机制,按季度向社会公布县(市)一级电网不同区域可承载规模信息,引导分布式新能源科学布局、有序开发、就近接入、就地消纳,并分析提出进一步提升可承载规模的方案、举措和时限要求。二是建立健全配电网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协调发展机制。三是加强配电网建设管理,对配电网工程定额和费用计算规定的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分析定额执行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加快健全配电网工程定额与造价管理体系;加强配电网工程造价管理。
再次,《实施方案》也提出制定修订一批配电网标准,全面梳理配电网技术标准,推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配电网标准体系;重点推进“四个一批”标准研究和制修订。
最后,《实施方案》要求评估配电网发展情况,建立配电网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科学评估各地配电网发展情况,补齐指标短板,推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
(2)2024年8月14日工信部就《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公开征求意见
《规范条件》要求积极开展针对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再生利用技术、设备、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努力提高废旧动力电池再生利用水平,通过冶炼或材料修复等方式保障主要有价金属得到有效提取回收。其中,铜、铝回收率应不低于98%,破碎分离后的电极粉料回收率不低于98%,杂质铝含量低于1%,杂质铜含量低于1%;冶炼过程锂回收率应不低于90%,镍、钴、锰回收率不低于98%,稀土等其他主要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率不低于97%,氟固化率不低于99.5%,碳酸锂生产综合能耗低于2200千克标准煤/吨;采用材料修复工艺的,回收利用的材料质量之和占原动力电池所含目标材料质量之和的比重应不低于99%。
(3)2024年8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重要成果
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生态文明重要成果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发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重要成果。发布内容主要如下:
第一,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全面推进。我国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十四五”前三年,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约7.3%。钢铁、电解铝、水泥、炼油、乙烯、合成氨等行业的能效标杆产能占比平均提高约6个百分点。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推动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超90%,节能建筑占城镇既有建筑面积比例超64%,完成城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超3亿平方米,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约3%。
第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最大、发展速度全球最快。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6.53亿千瓦,约占我国发电总装机的53.8%,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达到11.8亿千瓦,已超过煤电装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迈上新台阶,2024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56万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1%;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9007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20%,超过了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我国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全球前10家风电整机企业中有6家中国企业,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中有6家中国企业。
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显著。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目前已累计退出钢铁落后产能1.5亿吨以上,完成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1.34亿吨,压减粗钢产量超4000万吨,培育近5100家绿色工厂。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8%,集成电路、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智能绿色新产品表现亮眼,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截至2024年6月底,保有量达到2472万辆,占全球一半以上。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35.2%,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第一。
第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取得良好开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促转型,既利企业又惠民生,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对设备更新、以旧换新、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建立政策体系,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四大行动取得积极成效。设备更新拉动投资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8%,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3.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4.9%。以旧换新持续激发消费活力。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1%,较去年同期增速加快2.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家具零售额同比增长2.6%,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增长33.1%;截至7月底,全国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突破45万份。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完善。上半年,全国新增3160个智能化社区废旧物资回收设施;汽车报废回收量同比增长27.6%。标准提升促进绿色转型。今明两年拟制修订的294项国家标准已经全部立项,其中设备能效、电动汽车等重点领域55项标准已经发布。
(4)2024年8月15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首先对重大项目后评价进行了明确定义,即是一种针对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的大型投资项目的系统性评估方法。通过对项目实际效果与原先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后评价旨在发现项目执行中的成功经验和潜在问题,为未来项目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借鉴。评价内容通常包括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以及项目的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
同时,《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实施重大项目后评价工作程序,主要包括六步骤,一是选定评价对象:通常,后评价的对象包括“国家重点战略项目、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债)数额较大且比例较高的项目、环境重大影响项目,以及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等项目在内的11大类型项目中选择列入后评价年度计划。评价对象的选择以其代表性为原则,并考虑项目对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和社会民生的重大影响。二是.制定评价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每年会根据重大政策导向,制定年度后评价计划。计划包括选定的项目清单、评价范围和重点内容,通常覆盖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三是开展自我总结评价:项目单位首先进行自我总结评价,报告项目的实施过程、资金使用情况、技术应用效果和目标达成度等。此报告将作为后续独立评价的重。四是独立评价: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项目后评价年度计划,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工程咨询单位承担项目后评价任务。承担项目后评价任务的工程咨询单位,在接受委托后,应组建满足专业评价要求的工作组,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和社会访谈的基础上,结合项目自我总结评价报告,对照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含概算)文件、项目申请书及其审批或核准文件的相关内容,对项目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价。五是报告编制与反馈:后评价报告应包括项目概述、前期决策评价、建设准备和实施评价、运行评价、效益效果评价、目标及可持续性评价等内容。报告完成后,应与项目单位沟通并征求意见,最终提交给国家发展改革委。六是成果应用与推广: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后评价的成果应用于政策调整、制度优化、投资决策、资金安排和项目管理中,并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国家重大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效益最大化。
另外,《管理办法》对后评价成果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主要作为规划制定、政策调整、制度
优化、投资决策、资金安排、项目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5)2024年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国民经济数据,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一、工业保持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加快
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制造业增长5.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0%,分别比上月加快0.4和1.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股份制企业增长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2%;私营企业增长5.2%。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7.8%、26.9%、25.3%。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4%,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1%。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5110亿元,同比增长3.5%。
二、服务业持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好
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8%,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12.6%、9.0%、5.3%、5.1%,分别快于服务业生产指数7.8、4.2、0.5、0.3个百分点。1-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9%。1-6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2%。7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6%。其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三、市场销售增速回升,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57亿元,同比增长2.7%,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691亿元,同比增长2.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066亿元,增长4.6%。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33354亿元,增长2.7%;餐饮收入4403亿元,增长3.0%。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较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9%、6.1%。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7%、10.7%。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726亿元,同比增长3.5%。全国网上零售额83784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0093亿元,增长8.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6%。1-7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2%。
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7611亿元,同比增长3.6%,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9%,制造业投资增长9.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2%。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41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6%;新建商品房销售额53330亿元,下降2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7%。民间投资同比持平;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6.5%。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7%、11.9%。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7.7%、10.8%;高技术服务业中,专业技术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5.4%、17.9%。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下降0.17%。
五、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6758亿元,同比增长6.5%,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1389亿元,增长6.5%;进口15369亿元,增长6.6%。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6019亿元。1-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48335亿元,增长6.2%。其中,出口142573亿元,增长6.7%;进口105762亿元,增长5.4%。1-7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4.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7%。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0.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1%,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3%,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0%。
六、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季节性上升
1-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下降0.1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2%;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1%,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9%。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7小时。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回升,工业生产者价格继续下降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0.2%,衣着价格上涨1.5%,居住价格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7%,交通通信价格下降0.6%,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4%,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4.0%。在食品烟酒价格中,鲜果价格下降4.2%,粮食价格上涨0.1%,鲜菜价格上涨3.3%,猪肉价格上涨20.4%。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4%。1-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
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8%,环比下降0.2%;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环比均下降0.1%。1-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0%和2.2%。
总的来看,7月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落实落细各项政策举措,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
(6)2024年8月16日工信部发布2024年上半年全国锂离子电池行业运行数据
2024年上半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下称“锂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根据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上半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480GWh,同比增长20%。
电池环节,1–6月储能型锂电池产量超过110GWh。新能源汽车用动力型锂电池装车量约203GWh。1–6月全国锂电池出口总额达到1934亿元。
一阶材料环节,1–6月全国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产量分别达126万吨、82万吨、83亿平方米、51万吨,同比增幅均在16%以上。
二阶材料环节,1–6月全国碳酸锂、氢氧化锂产量分别为29.8万吨、17.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微粉级)均价分别为10.3万元/吨和9.3万元/吨。
(7)2024年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能源生产数据,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平稳增长
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平稳增长。7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9亿吨,同比增长2.8%,增速比6月份放缓0.8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259.2万吨。进口煤炭4621万吨,同比增长17.7%。
1~7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26.6亿吨,同比下降0.8%。进口煤炭3.0亿吨,同比增长13.3%。
原油生产增速加快。7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1790万吨,同比增长3.4%,增速比6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7.7万吨。进口原油4234万吨,同比下降3.1%。
1~7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12496万吨,同比增长2.1%。进口原油31781万吨,同比下降2.4%。
原油加工有所下降。7月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5906万吨,同比下降6.1%,降幅比6月份扩大2.4个百分点;日均加工190.5万吨。1~7月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41915万吨,同比下降1.2%。
天然气生产稳定增长。7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9%,增速比6月份放缓1.7个百分点;日均产量6.5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086万吨,同比增长5.6%。
1~7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43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2%。进口天然气7544万吨,同比增长12.9%。
二、电力生产情况
规上工业电力生产略有加快。7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88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增速比6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日均发电284.9亿千瓦时。1~7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532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
分品种看,7月份,规上工业火电降幅收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回落,核电由降转增。其中,规上工业火电同比下降4.9%,降幅比6月份收窄2.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水电增长36.2%,增速比6月份回落8.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核电增长4.3%,6月份为下降4.0%;规上工业风电增长0.9%,增速比6月份回落11.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增长16.4%,增速比6月份放缓1.7个百分点。
(8)2024年8月16日商务部等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有关工作的通知》
《通知》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提高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对符合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关于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的通知》规定,个人消费者于2024年4月24日(含)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乘用车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调整补贴标准,具体为:对报废上述两类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2万元;对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1.5万元。
二是加大中央资金支持力度。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按照总体9:1的原则实行央地共担,并分地区确定具体分担比例。其中,对东部省份按8.5:1.5比例分担,对中部省份按9:1比例分担,对西部省份按9.5:0.5比例分担。地方分担的部分,由各省级财政根据中央资金分配情况按比例安排。
三是优化汽车报废更新审核、拨付监管流程。
国际资讯
(9)2024年8月11日世界经济论坛评选发布《2024年十大新兴技术》
据E Small Data消息,世界经济论坛(WEF)与科学期刊出版商Frontiers合作发布《2024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报告以“变革潜力、适用性、新颖性、研发深度”4个维度对300项提名进行筛选,最终选出10项新兴技术,可以分为:连通技术、AI技术、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器官移植技术4类。其一,连通技术中包括:智能超表面(RIS)-结合超材料、智能算法和先进信号处理来控制和操纵电磁波;高空平台通信系统(HAPS)-提升通信和观测能力;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其二,AI技术包括:隐私增强技术-使用合成数据去除身份信息;驱动科学发现的AI技术-如预测蛋白质3D结构模型等;建成世界的沉浸式技术。其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包括:弹性热量材料-这些材料在施加机械应力时发热,松开机械应力时冷却;捕获碳的微生物-如使用蓝藻和微藻等有机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碳等;替代性蛋白质饲料-来自单细胞蛋白、藻类和食物残渣的牲畜蛋白饲料。其四,器官移植技术为能够改善器官移植的基因组研究。
(10)2024年8月11日日本内阁批准《2024年能源白皮书》
白皮书要点如下:
第一,福岛核事故重建进展。2023年8月开始,日本政府稳步推进福岛核设施退役和重建工作,向海洋排放经处理的核废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确认其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并获得欧美国家理解,并增加国内海产品消费的公私部门合作。2023年11月,重建地区的所有疏散禁令均已解除,未来继续推动返乡居民的回归。福岛创新海岸计划取得进展。
第二,确保碳中和与能源安全之间的平衡。由于地缘政治问题和气候影响,红海和巴拿马运河的通航量减少一半,能源供应链受到影响,“保障能源安全”成为重要课题。虽然燃料价格有所回落,但煤炭和天然气价格高企,未来价格前景不明朗。燃料价格高涨和日元贬值使日本化石能源进口金额大幅增加(两年内增加2万亿日元以上),贸易赤字创历史新高。因此,有必要通过促进节能和脱碳能源投资,改善能源供需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价格飙升的风险,以应对能源危机。
第三,实现绿色转型(GX)和碳中和的主要进展。日本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3%,目标是到2030年较2013年减排46%。2023年7月,日本制定“绿色转型(GX)推进战略”,12月制定“特定行业投资战略”,出台促进氢能和碳捕集、封存(CCS)等投资相关举措,正在制定GX公私合作投资计划。日本支持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提出的“核能三倍宣言”,并通过“亚洲零排放共同体(AZEC)”促进亚洲乃至全球的绿色转型进程。
(11)2024年8月13日美国能源部发布2024年聚变能战略,意在进一步加强对聚变能发展的共同认识并加速聚变能商业应用
要点如下:
第一,三大主题。该战略提出了推进聚变能发展的三大主题:缩小科学与技术差距,致力于解决实现核聚变商业化试验电站所需的科学技术问题;为可持续和公平的商业部署铺平道路;通过与私营部门和其他外部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推动核聚变技术的发展。
第二,主要行动方案。为核聚变创新研究引擎(FIRE)合作组织提供1.8亿美元,以支持进一步创建聚变能创新生态系统。将把聚变能科学(FES)计划与聚变产业实际需求相结合,支持核聚变开发计划中承担里程碑项目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
发布《聚变能科学新愿景——建立商业应用桥梁》(以下简称《新愿景》),指导美国能源部未来对核聚变研发及示范的资金投入。此外,作为《新愿景》的一部分,FES将制定美国国家核聚变科技路线图,以解决“如何”和“何时”缩小核聚变试验电站商业化的科技差距问题。
与核聚变开发计划里程碑项目承担机构中的8家企业达成协议,承诺将加大核聚变商业进程中的私人投资,帮助企业解决关键应用路径中的科学、技术和商业化挑战,以实现聚变能试点示范。
美国能源部发布了拟议的聚变能公私财团框架,旨在通过促进和汇集州/地方政府、私人、慈善资金以及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聚变开发计划里程碑项目和创新研究引擎合作项目吸引各类社会资金,以加速核聚变商业化。
(12)2024年8月15日美国能源部更新氢能和燃料电池多年期计划
该计划与美国《国家清洁氢能战略和路线图》的目标和优先事项一致,以《氢能计划发展规划》为指导,提出了氢能技术近期(2025年)、中期(2030年)、远期(2031年及以后)重点研发方向和关键指标。要点内容如下:
一、清洁制氢
a、重点技术领域
近中期重点发展电解制氢技术,研发支撑吉瓦级规模运行的经济、高效、耐用电解槽,包括:①低温电解槽,如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液体碱性电解槽、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②高温电解槽,如氧离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电解槽、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电解槽。
远期重点发展电解制氢以外、具有高影响潜力的清洁制氢创新技术,包括:①先进水分解制氢,如光电化学转化、热化学转化(包括太阳能热化学转化)等途径;②生物转化制氢,包括发酵、微生物电解及混合途径。
b、关键指标
(a)清洁制氢成本:到2026年降至2美元/千克,到2031年降至1美元/千克。
(b)低温电解制氢:①到2026年,质子交换膜电解系统成本降至250美元/千瓦,效率达到65%(低热值),运行寿命8万小时;②到2026年,示范高性能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在1.8伏运行条件下电流密度2安/平方厘米,衰减速率4毫伏/千小时;③示范高性能液体碱性电解槽,在1.8伏运行条件下电流密度1安/平方厘米,衰减速率2.3毫伏/千小时,并可在动态条件下运行;④到2031年,示范高效耐用的低铂含量质子交换膜电解槽,载铂量0.125毫克/平方厘米,是当前最先进水平的1/24。
(c)高温电解制氢:①到2026年,高温电解系统成本500美元/千瓦,效率76%(低热值),运行寿命4万小时;②到2026年,示范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电解槽在中温(低于600℃)下运行,1.3伏条件下电流密度高于0.8安/平方厘米、法拉第效率大于85%,衰减速率低于5毫伏/千小时;③到2031年,高温电解系统成本200美元/千瓦,效率79%(低热值),运行寿命8万小时。
(d)先进水分解制氢:①到2025年,示范太阳能光电化学转化系统转换效率大于10%,运行寿命大于500小时;②到2031年,验证太阳能光电化学转化制氢系统,实现转换效率大于20%,并目标将制氢成本降低2美元/千克以下;③到2031年,示范高温运行太阳能热化学转化系统,并目标将制氢成本降低2美元/千克以下。
(e)生物转化制氢:①到2025年,示范一体化微生物电解制氢反应器,使用废水连续制氢产能达到35升氢气/升水/天;验证微生物电解制氢系统的技术经济性,并可能实现制氢成本低于2美元/千克。
二、氢能基础设施
a、重点技术领域
近中期重点发展:①用于高压气态储氢和低温液态储氢的低成本储氢罐;②用于重型卡车的经济可靠氢气输运和分配系统,包括输配基础设施、加氢站等。
远期重点发展:①先进氢气液化及氢载体概念;②高密度、低压创新储氢材料,如金属氢化物、吸附材料等。
b、关键指标
(a)用于重型卡车的氢能基础设施:①氢气输运基础设施,到2025年,定量评估天然气基础设施对氢-天然气混合气体的兼容性(氢气含量最高100%)并制定相关指南,示范所有类型液氢系统的蒸发率低于0.1%;②加氢站,到2025年实现平均加氢速率大于10公斤/小时,到2030年氢压缩速率提高20倍(高压87.5兆帕)。
(b)高压气态储氢:①到2026年,用于70兆帕高压储氢罐的碳纤维成本降低50%;②到2030年,车载高压气态储氢系统总成本降至9美元/千瓦时。
(c)储运氢领域通用技术:①高压气态储氢,到2025年,将87.5兆帕固定式高压储氢罐寿命比当前最先进水平延长50%;②低温液态储氢,到2025年,评估在低至20开温度下使用的材料的寿命,并开发延长其寿命的策略,验证将所有类型液氢系统的蒸发率降至低于0.1%的策略;③加氢技术,到2030年开发在整个加氢过程中以低至10千克/分钟速度进行加氢的具有成本竞争力的方法。
(d)远期开发的氢能基础设施相关技术:①氢气输运和分配,到2030年将氢气液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降低50%;②加氢技术,到2030年验证使用新兴技术使加氢站的氢气输运和分配成本达到2美元/千克
(e)远期开发的储氢技术:重点发展储氢材料,到2030年将储氢能量密度比当前最先进水平提升2倍。
(f)远期开发的储运氢领域通用技术:重点发展氢载体技术,到2030年确定7种可用于规模化储运氢的载体材料,开发容量和整体效率超过传统压缩空气或液态储氢的氢载体。
三、燃料电池
a、重点技术领域
近中期重点发展用于重型卡车的高效、长寿命、低成本燃料电池。
远期重点发展用于多元应用的下一代燃料电池的先进材料和组件,研发的下一代燃料电池技术,包括:①无铂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②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③双极膜燃料电池;④直接液体燃料电池;⑤中温燃料电池(运行温度150℃至500℃);⑥可逆燃料电池;⑦燃料电池多联产概念。
b、关键指标
(a)重型卡车用燃料电池:①到2025年,燃料电池系统成本降至140美元/千瓦,到2030年降至80美元/千瓦,寿命达到2.5万小时;②到2030年,燃料电池峰值效率68%,铂族金属用量低于0.3毫克/平方厘米;③到2030年,燃料电池电堆产能达到2万套/年,膜产能37万平方米/年,膜电极组件产能2400件/小时,双极板产能2400片/小时,铂族金属催化剂产能1300千克/年。
(b)其他应用燃料电池:①到2030年,示范巴士用燃料电池寿命达到2.5万小时;②到2027年,开发备用电源用氢燃料电池系统(1-10千瓦),达到效率60%,成本1000美元/千瓦,寿命1万小时;③到2027年,开发分布式能源用氢燃料电池系统(兆瓦级),达到效率60%,成本1000美元/千瓦,寿命4万小时;④到2027年,示范中等规模热电联产用燃料电池系统(100千瓦-3兆瓦),达到发电效率50%、热电联产效率90%,寿命8万小时,使用沼气燃料运行的成本达到1000美元/千瓦;⑤到2030年,开发用于中等规模分布式发电的燃料电池系统(100千瓦-3兆瓦),达到发电效率65%,成本1000美元/千瓦,寿命8万小时;⑥到2030年,示范使用模块式设计、标准化电堆和辅助系统组件的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用于重型卡车、船舶、铁路和非道路车辆。
(c)下一代燃料电池:①到2025年,氢气/空气条件运行的燃料电池实现无铂阴极膜电极组件电流密度在0.8伏时超过100毫安/平方厘米,0.675伏时超过500毫安/平方厘米,加速测试后电流密度损失低于10%;②到2025年,开发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在氢气/氧气条件下铂族金属含量低于0.125毫克/平方厘米,初始电流密度1000毫安/平方厘米,运行温度280摄氏度,压力低于250千帕,到2030年无铂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初始电流密度超过600毫安/平方厘米;③到2030年,示范直接液体燃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最大功率大于0.3瓦/平方厘米,催化剂铂族金属含量低于3毫克/平方厘米;④到2027年,示范中温运行膜,电导率大于0.05西门子/厘米,寿命高于1万小时,性能衰减率低于1%/千小时;⑤到2030年,实现低温可逆燃料电池往返效率55%,燃料电池模式下电流密度0.5安/平方厘米,电解槽模式下电流密度1安/平方厘米;⑥到2030年,实现高温可逆燃料电池往返效率85%,燃料电池模式下电流密度0.5安/平方厘米,电解槽模式下电流密度1安/平方厘米;到2030年,可逆燃料电池性能衰退率0.25%/千小时,系统往返效率60%,运行寿命4万小时,成本1800美元/千瓦。
四、系统开发与集成
a、重点技术领域
近中远期重点发展3类应用:①氢能交通及加氢示范;②将氢能技术集成至化工和工业过程以实现脱碳;③氢能用于储能和发电,包括集成、混合能源系统。
b、关键指标
(a)重型运输:①中/重型卡车,到2028年完成4-8级燃料电池卡车原型调试,示范比柴油车减少75%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到2035年确保联邦政府采购的所有中/重型卡车实现零排放;②海运,到2030年在使用清洁氢的货运港口实现零排放;③铁路,到2026年评估集成储氢的燃料电池列车以及集成氢气生产、存储、分配和加注的铁路商用的差距;④航空,到2035年验证城际和支线飞机的储氢和动力系统;⑤非道路车辆,到2028年验证燃料电池在该应用的技术和经济性。
(b)化工和工业过程:①钢铁及冶金,到2024年示范氢直接还原铁产量1吨/周(最终达到5000吨/天),到2025年示范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模块与直接还原炼铁炉热和工艺集成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到2025年完成用于工业的离网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综合系统设计(制氢成本低于2美元/千克),到2027年完成集成清洁氢到难脱碳工业过程的预前端工程设计研究;②化工,到2025年完成将清洁氢集成至燃料和化学品合成的新兴概念验证,到2036年实现4-5种氢能终端应用示范以验证减少85%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
(c)储能和发电系统:①电网集成和可再生能源混合系统,到2025年示范至少6种综合电解系统(系统总容量超过3兆瓦),使用至少2种不同发电源并针对至少3种不同的终端用途,到2027年开发10兆瓦级低温和高温电解验证设施;②核能混合系统,2024年示范将1.25兆瓦质子交换膜电解槽集成至核电厂,到2025年使用全仿真核能综合试验台测试250千瓦高温电解系统;③分布式发电系统,2024年在现实数据中心验证集成兆瓦级氢燃料电池系统,进行24至48小时运行性能测试,到2025年完成并网燃料电池逆变器的实验室评估和现场示范。
五、系统分析
近期重点进行工具、建模和分析,为早期市场确定研发优先级。中期重点发展:①评估利基市场和早期-中期市场的进入机会,以及相关的研发需求;②评估主要增长市场的机会,并为多部门综合研发提供信息。远期重点聚焦于为大规模生产和制造决策,以及供应链扩张和能源转型实施提供信息。
主要进行的建模及分析包括:①技术经济性分析;②供应链、影响和生命周期分析;③系统集成及多部门相互作用分析;④市场评估和决策分析;⑤规划、优化及场景开发。
六、安全、规范和标准
该领域重点关注5个优先主题:①氢的行为与风险研究开发;②组件研究、开发和验证;③材料兼容性研究与开发;④规范和标准的协调;⑤安全资源和支持。近中期重点进行氢气组件技术的安全性研究,包括材料兼容性和环境建模。中远期重点关注安全、规范和标准,尤其强调氢气的大规模存储和应用。
https://mp.weixin.qq.com/s/R4r4NTd0G1OrOcKlnM-uxA
(13)2024年8月16日北欧国家签署声明联手推进电动航空发展
据新华社报道,瑞典政府8月14日发布消息说,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的交通部长在当天于瑞典哥德堡举行的北欧交通部长会议期间签署一项声明,将加强北欧国家之间合作,促进商业电动航空发展。瑞典基础设施和住房大臣安德烈亚斯·卡尔松表示,电动航空对航空业的转型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减少碳排放,还能与其他可持续燃料一起,加快航空业向使用零化石燃料的转变。
(14)2024年8月16日美国发布《关于自愿碳市场联合政策声明和原则》
近日美国政府发布一项旨在规范自愿碳信用市场(VCMs)的管理规则,以期在部分碳抵消项目未能达到预期减排效果之后,重振市场信心。财政部、能源部、农业部负责人及总统高级气候和经济顾问在联合声明中指出,高诚信的自愿碳信用市场能够有效支持国内外减碳行动,促进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同时降低减排成本。
新出台的《负责任参与自愿碳市场原则》提出了严格的碳信用项目开发标准,确保减排的真实性和可量化,同时促进去碳化进程。原则强调监测项目的环境和社会影响,鼓励企业优先考虑自身供应链的脱碳,并要求碳抵消活动中的信息透明和收入公平分配。
此举有望成为全球首个独立的高诚信碳信用额基准,预计将大规模动员私人资金,用于减少和消除数十亿吨排放的项目。美国政府的这一行动并非孤立的决策,早在2022年,美国国务院便联合贝索斯地球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发起了“能源转型加速器(ETA)”的碳抵消计划,旨在促进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公正能源转型。
ETA计划将推出创新的行业规模碳信用标准,帮助发展中国家从化石燃料发电向清洁能源过渡。预计到2035年,ETA可以筹集720亿至2070亿美元的过渡融资,其中一部分将专门用于解决脆弱国家的适应和复原力问题。
美国能源部(DOE)和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CFTC)也在积极推动碳信用市场的发展。DOE已启动为期5年、总额22.5亿美元的资助招标,支持二氧化碳永久封存项目技术的发展。CFTC则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推出了关于在CFTC监管的交易所上市自愿碳信用额衍生品的拟议指南,促进透明度和流动性。
美国政府发布的《负责任参与自愿碳市场原则》与其先前的ETA碳抵消机制、DOE碳去除信用购买、CFTC的自愿碳信用衍生品指南相辅相成,展示了美国政府在自愿碳市场发展上的全面布局。
(15)2024年8月18日央视新闻报道俄气公司继续通过苏扎天然气计量站向欧洲输气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发言人库普里亚诺夫当地时间8月18日表示,俄气公司继续通过苏扎天然气计量站经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天然气泵送量已得到乌克兰方面确认。8月18日计划输气量为4200万立方米,与7月和8月初日均正常输气量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