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1)2025年4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首先,《方案》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全面的、系统化的煤电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针对“三改联动”、现役机组改造升级、新建机组和新一代煤电试点示范四种不同状况下的、包括清洁降碳、安全可靠、智能运行,以及高效调节四方面共12项指标。
同时,《方案》也明确了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工作的总体目标,即到 2027 年,在难以满足电网快速调节需求的地区,改造和新建一批具有快速变负荷能力的煤电机组;在调峰有缺额的地区,改造和新建一批具有深度调峰能力和宽负荷高效调节能力的煤电机组;结合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推动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鼓励各地、各发电企业落地见效一批兼备上述能力的煤电机组。
同时,《方案》提出了针对“三改联动”、现役机组改造升级、新建机组和新一代煤电试点示范四种不同状况的具体要求。主要包括对照新一代煤电试点示范指标要求,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现役机组和新建机组探索针对清洁降碳、高效调节两类指标分别开展示范,鼓励开展同时满足上述两类指标的新一代煤电试点示范。
同时,《方案》提出要充分调动产学研用全链条优势资源协同开展集中攻关,加快技术研发和应用进度,开展重大关键技术装备应用和示范工程建设,尽快取得突破性成果。
最后,《方案》提出了加强改造建设支撑力度、煤电规划建设支持力度、统筹优化机组运行调度及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四项要求。
《方案》附件“煤电技术指标体系”表具体明确了各项指标的目标值和相关说明。
(2)2025年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
首先,《意见》明确了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总体目标,即未来5年,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基本构建,金融基础设施、环境信息披露、风险管理、金融产品和市场、政策支持体系及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不断健全,绿色金融区域改革有序推进,国际合作更加密切,各类要素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有序聚集。到2035年,各类经济金融绿色低碳政策协同高效推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更加成熟,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同时,《意见》提出了6方面共19条具体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在优化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方面,一是推动金融系统逐步开展碳核算。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碳核算方法和数据库,着力推动成熟的碳核算方法和成果在金融系统应用,制定出台统一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碳核算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加强自身及其投融资相关业务碳排放数据的管理和统计。二是制定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研究制定工业绿色发展指导目录和项目库,大力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支持建立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标准体系。
在强化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约束机制方面,一是分步分类探索建立覆盖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推动相关上市公司、发债主体依法披露环境信息。健全碳排放信息披露框架,鼓励金融机构披露高碳资产敞口和建立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突发事件应急披露机制。二是研究完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鼓励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健全针对绿色金融产品的评级体系,支持信用评级机构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纳入信用评级方法与模型。推动重点排污单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相关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依法披露的环境信息、碳排放信息等实现数据共享。
在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发展方面,一是研究丰富与碳排放权挂钩的金融产品及交易方式,逐步扩大适合我国碳市场发展的交易主体范围。合理控制碳排放权配额发放总量,科学分配初始碳排放权配额。增强碳市场流动性,优化碳市场定价机制。二是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利用绿色金融标准或转型金融标准,加大对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信贷支持力度,优化绿色信贷流程、产品和服务。探索采取市场化方式为境内主体境外融资提供增信服务,降低海外金融活动风险。三是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或再融资,募集资金用于绿色低碳项目建设运营。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积极发展碳中和债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支持清洁能源等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产品。四是完善气候变化相关重大风险的保险保障体系。五是吸引养老保险基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绿色金融产品。
在加强政策协调和制度保障方面,一是推进绿色金融领域立法,促进金融支持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依法率先出台地方性绿色金融法规。二是不定期开展政策跟踪评估,持续优化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完善和加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信息通报机制。加大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及能力的考核评价力度,逐步将金融机构持有的绿色基金和境外绿色金融资产纳入绿色金融评价,丰富评价结果运用场景。三是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向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推动中央银行资产配置绿色化,逐步将可持续性纳入外汇储备长期经营管理目标,继续投资绿色债券。四是鼓励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成立碳达峰碳中和转型基金。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清洁运输、清洁取暖和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大力支持清洁能源的研发、投资、推广运用,继续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鼓励金融资源向环保绩效等级高的企业倾斜。五是稳步有序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和改革路径,做好试验区总结评估和经验推广工作。有序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升级扩容。六是推动在岸绿色金融市场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的良性互动,提升人民币绿色产品定价的国际影响力。建立健全长三角环境信息共享机制,推动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在长三角地区率先推广。支持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区域发展绿色金融产业,建设国际认可的绿色债券认证机构。
在强化气候变化相关审慎管理和风险防范方面,一是逐步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金融机构定期向金融管理部门报送高碳资产规模、占比和风险敞口等信息。二是推动金融机构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风险控制体系及公司治理框架。
在加强国际合作方面,一是积极参加二十国集团(G20)、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国际清算银行(BIS)、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可持续银行和金融网络(SBFN)、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等多边及双边绿色金融合作机制。二是推动“一带一路”绿色投资。
(3)2025年4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
《通知》主要是立足于2025年落实《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等政策而提出的三方面工作要求。
第一方面是加强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管理。一是针对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制定重点排放单位年度分行业名录。同时通过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和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布,并将有关权利义务及时告知重点排放单位。同时做好账户开立工作。
第二方面是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一是制定数据质量控制方案。二是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数据月度信息化存证。三是报送2024年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四是开展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技术审核。五是开展核查技术服务机构评估。
第三方面是加强碳排放配额分配清缴管理。主要包括一是2024年配额预分配。二是配额核定与分配。三是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按时足额完成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
(4)2025年4月16日国内首个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投入使用
据央视新闻报道,4月16日,国内首个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将加快提升我国碳话语权、提供中国碳方案的步伐。该平台目前已经入驻江苏近千家重点企业。企业通过平台内的公共基础数据库、国际知名数据库等,建立自己企业的产品碳足迹模型,可以核算出产品从原材料到生产再到流通各个环节的碳排放量,形成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经过权威机构认证后,企业可以获得国际认可的碳足迹证书,深度参与国际贸易。
(5)2025年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3月份能源生产数据,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增速加快
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增速加快。3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4亿吨,同比增长9.6%,增速比1~2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421万吨。
1~3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2.0亿吨,同比增长8.1%。
原油生产由降转增。3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1903万吨,同比增长3.5%,1~2月份为下降0.2%;日均产量61.4万吨。
1~3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5409万吨,同比增长1.1%。
原油加工同比增长。3月份,规上工业加工原油6306万吨,同比增长0.4%;日均加工203.4万吨。1~3月份,规上工业加工原油18225万吨,同比增长1.6%。
天然气生产稳定增长。3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2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0%,增速比1—2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日均产量7.3亿立方米。
1~3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66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3%。
电力生产情况
规上工业电力生产增速加快。3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77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增速比1~2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51.0亿千瓦时。1~3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2269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3%,扣除天数原因,日均发电量同比增长0.8%。
分品种看,3月份,规上工业火电降幅收窄,水电、核电增速加快,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放缓。其中,规上工业火电同比下降2.3%,降幅比1~2月份收窄3.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水电增长9.5%,增速加快5.0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核电增长23.0%,增速加快15.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风电增长8.2%,增速放缓2.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增长8.9%,增速放缓18.5个百分点。
(6)2025年4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3月全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交易数据
绿证核发情况
2025年3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1.74亿个,同比增长9.39倍,其中可交易绿证1.44亿个,占比82.26%,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7.07万个,本期核发2025年2月可再生能源电量对应绿证1.60亿个,占比91.66%。
2025年1-3月,国家能源局共计核发绿证6.62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4.56亿个。截至2025年3月,全国累计核发绿证56.17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38.35亿个。
绿证交易情况
2025年3月,全国交易绿证1.18亿个,其中绿电交易绿证2187万个。2025年1-3月,全国交易绿证2.00亿个,其中绿电交易绿证6044万个。截至2025年3月,全国累计交易绿证7.53亿个,其中绿电交易绿证2.98亿个。
(7)2025年4月17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的通知》
《通知》主要包括对2025年组织开展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的三方面要求。一是提出了工作任务。对诊断服务范围和诊断服务内容做了明确说明。二是确定了四步骤的工作程序。三是点明了结果应用等三项工作要求。
(8)2025年4月18国家能源局发布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2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第二产业用电量55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第三产业用电量14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
1~3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38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22699亿千瓦时。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3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第二产业用电量152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第三产业用电量44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8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
(9)2025年4月18日本周全国碳市场每周综合价格行情及成交信息数据出台
本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85.38元/吨,最低价80.25元/吨,收盘价较上周五下跌5.79%。
本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698,872吨,成交额57,232,972.30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800,000吨,成交额66,909,000.00元。
本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498,872吨,总成交额124,141,972.30元。
2025年1月1日至4月18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9,044,360吨,成交额769,797,172.97元。
截至2025年4月18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39,313,024吨,累计成交额43,802,524,276.48元。
(10)2025年4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3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截至3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3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9.5亿千瓦,同比增长43.4%;风电装机容量5.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
1—3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769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81小时;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322亿元,同比下降2.5%;电网工程完成投资956亿元,同比增长24.8%。
国际资讯
(11)2025年4月14日报道,国际能源署表示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预计将翻倍
据新华社4月14日报道,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名为《能源与人工智能》的报告表示,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预计将达到约945太瓦时,将增长一倍以上。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这一用电激增的最主要动力。
(12)2025年4月14日欧佩克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
据新华社消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4月14日发布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下调对2025年和2026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报告说,下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近期关税政策对石油需求的预期影响。报告显示,欧佩克将2025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较上年增长量预期从145万桶下调至130万桶,调整后的全年日均石油需求预计约为1.051亿桶。
(13)2025年4月14日发布报告称欧佩克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
据新华社报道,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4月14日发布月度石油市场报告,将2025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较上年增长量预期从145万桶下调至130万桶,调整后的全年日均石油需求预计约为1.051亿桶。此外,报告还将2026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较2025年增长量预期从143万桶下调至128万桶。
(14)2025年4月16日年度报告显示欧洲是升温最快的大陆
据新华社4月16日报道,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的《2024年欧洲气候状况》报告显示,欧洲是升温最快的大陆,气候变化对欧洲的影响显而易见。2024年是欧洲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欧洲有近一半地区年均气温创历史新高,中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气温均创历史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