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1)2024年6月4日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
《方案》分阶段明确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即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初步构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衔接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产品碳足迹应用环境持续优化拓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因子数据库与碳标识认证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质性参与产品碳足迹国际规则制定。
同时,《方案》提出四方面22条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内容包括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发布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建立完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立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探索建立碳足迹信息披露制度。二是构建多方参与的碳足迹工作格局。包括强化政策支持与协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丰富拓展推广应用场景,鼓励地方试点和政策创新,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先行先试。三是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包括积极应对国际涉碳贸易政策,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对接,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品碳足迹规则交流互认,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四是持续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包括加强产品碳足迹核算能力建设,规范产品碳足迹专业服务,加强产品碳足迹人才培养,强化产品碳足迹数据质量,建立产品碳足迹数据质量计量支撑保障体系,加强产品碳足迹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
(2)2024年6月4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了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明白,即到2025年,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体系更加规范成熟,社会责任理念与企业经营管理进一步深化融合,涌现一批优秀履责典范,形成若干典型履责模式。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更加坚实,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安全支撑作用发挥更加突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功能价值更加凸显。到2030年,中央企业的功能价值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有效,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加全面充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实现更好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同时,《意见》提出了四方面12条重点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一是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根基。具体任务包括依法合规诚信经营;不断增加优质供给,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有力服务强国建设,有效满足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消费需求;筑牢安全应急防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二是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包括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强化产业引领,不断优化调整产业布局结构,深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服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力提供安全支撑。三是提升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水平,包括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支持乡村全面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服务民生事业。四是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包括有效开展海外履责及切实加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工作,将ESG工作纳入社会责任工作统筹管理,积极把握、应对ESG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2024年6月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 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通知》明确加快推进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和网源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科学优化新能源利用率目标四项重点任务。
第一加快推进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包括加强规划管理,分别对500千伏及以上、500千伏以下配套电网项目及配电网规划管理工作提出改进要求,其中明确为国家布局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等重点项目开辟纳规“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建设,建立已纳入规划的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清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前期、核准和建设工作。优化接网流程,电网企业要主动为新能源接入电网提供服务,简化审核环节,进一步提高效率。
第二积极推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和网源协调发展。包括加强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开展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需求分析,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调节能力提升方案。强化调节资源效果评估认定,开展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效果、各类储能设施调节性能、负荷侧调节资源参与系统调节规模和置信度的综合评估。针对部分新能源和电网项目规划建设时序协调不足、衔接不到位的情况,加快配套电网规划建设的同时,强调有序安排新能源项目建设,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要结合消纳能力,科学安排集中式新能源的开发布局、投产时序、消纳方向,指导督促市(县)级能源主管部门合理安排分布式新能源的开发布局,加强新能源与配套电网建设的协同力度。切实提升新能源并网性能,要求发电企业探索应用新技术,提升新能源功率预测精度和主动支撑能力。国家能源局组织修订新能源并网标准。
第三充分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灵活调整调度运行方式,提升省间互济和资源共享能力。进一步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能力,提升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输送新能源比例,加强省间互济,全面提升配电网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能力,公平调用各类调节资源,构建智慧化调度系统。充分发挥电力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建设与新能源特性相适应的电力市场机制,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优化省间电力交易机制,根据合同约定,允许送电方在受端省份电价较低时段,通过采购受端省份新能源电量完成送电计划。
第四科学优化新能源利用率目标。科学确定各地新能源利用率目标,充分考虑新能源发展、系统承载力、系统经济性、用户承受能力等因素,统筹确定分地区的利用率目标。部分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适当放宽,原则上不低于90%,并根据消纳形势开展年度动态评估。优化新能源利用率目标管理方式,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对本地区新能源利用率目标承担总体责任,于每年一季度按相关原则组织有关单位研究提出当年新能源利用率目标。强化新能源利用率目标执行,要求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根据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新能源利用率目标,确定新能源年度开发方案和配套消纳方案。电网企业要围绕新能源利用率目标持续完善消纳保障措施。
(4)2024年6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生态环境部在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正式发布《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保持长期向好态势。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好于年度目标近3微克/立方米,“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28.6%。全国优良天数比例扣除沙尘异常超标天后为86.8%,好于年度目标0.6个百分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2.3%、下降6.5%。
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优良(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9.4%,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实现“八连升”,累计上升21.6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0.7%,同比持平,“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7.9个百分点。重点流域水质改善明显,长江、黄河干流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海河流域水质由轻度污染改善为良好。重点湖库和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改善态势,全国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全国管辖海域海水水质总体稳中趋好。一类水质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7.9%,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优良(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为85.0%,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累计上升12.1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面积比例为7.9%,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3.4个百分点。
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全国自然生态状况总体稳定。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59.6,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为“二类”,与2022年相比无明显变化。生物多样性较丰富、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较高、生态结构较完整、功能较完善。全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30%以上。
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6.1%、87.0%,同比分别上升0.1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分别上升3.9个百分点、13.0个百分点。
全国核与辐射安全态势总体平稳。辐射环境质量和重点核设施周围辐射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5)2024年6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
国家发改委经部门推荐、公开征求意见等环节,确定北京市延庆区等10个地区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浙江省丽水市、江西省抚州市继续开展试点工作,试点期限为2025—2027年。
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包括北京市延庆区、河北省承德市、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浙江省湖州市、安徽省黄山市、福建省南平市、山东省烟台市、湖南省怀化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陕西省商洛市。浙江省丽水市、江西省抚州市继续开展试点工作。
国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积极开展省级试点,指导基础扎实、供给能力强的地区探索更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国家跨流域、跨行政区域和省域试点奠定基础。生态产品指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其价值实现机制旨在通过生态保护补偿等手段体现其多重价值,形成受益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机制。
(6)2024年6月6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公布2023年度50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
工信部等经过地方推荐、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等严格程序,最终确定了2023年度50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并予以公示。这一举措旨在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化发展,符合我国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7)2024年6月6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美丽海湾建设提升行动方案》
《方案》旨在推动110余个海湾的美丽建设,并探索厦门市等7个城市全域建设。此举是响应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美丽中国建设意见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目标。方案明确了到2025年和2027年的目标,扩大了建设范围,细化了提质增效等具体行动。同时,强调了加强组织领导、资金支持和公众参与,以及加大宣传力度,共同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8)2024年6月7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预案》将电力网络安全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并按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同时,《预案》根据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后期处置、预防工作以及保障措施等先后秩序对23项事务提出了具体要求。
(9)2024年6月7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
《方案》明确了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目标,即到2028年,船舶运力结构得到有效改善;新能源公交车辆推广应用持续推进;重点区域老旧机车基本淘汰,实现新能源机车规模化替代应用;邮件快件智能安检设备广泛推广使用,寄递领域安检能力大幅提升;北斗终端应用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
同时,《方案》提出实施七大行动,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行动,鼓励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等;二是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行动,加快淘汰更新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有序推广新能源营运货车等;三是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行动,加快高能耗高排放老旧运输船舶报废更新,大力支持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运输船舶发展,完善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运输船舶配套基础设施等;四是老旧机车淘汰更新行动,加快老旧机车淘汰,鼓励新能源机车更新等,五是邮政快递老旧设备替代行动,支持老旧安检设备更新,开展邮政快递末端配送车辆更新,支持老旧分拣设备更新等;六是物流设施设备更新改造行动,鼓励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城郊大仓基地范围内的多式联运场站和转运设施设备升级改造等;七是标准提升行动,强化营运车船能耗、排放、技术标准升级,建立新能源机车及配套工程的标准体系等。
(10)2024年6月7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印发《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及《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四项行动计划
四项行动计划锚定2025年和2030年两个时间节点,提出了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行业节能降碳的主要目标,即到2025年底:在能效提升方面,钢铁行业高炉、转炉工序单位产品能耗分别比2023年降低1%以上,电弧炉冶炼单位产品能耗比2023年降低2%以上,吨钢综合能耗比2023年降低2%以上,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比2023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炼油、合成氨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2020年降低3.7%。2024—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行业形成节能量约32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8400万吨。在产业升级方面,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合理控制新增合成氨产能,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均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到2030年底: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行业产能布局进一步优化,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进一步提高,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能结构更加优化,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加快推广应用,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数字化升级等方面部署了多项节能降碳重点任务。一是优化产业布局。严格执行钢铁、炼油、水泥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新建和改扩建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主要用能设备能效须达到能效先进水平。二是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聚焦相关行业主要工序、关键环节和重点设备,加大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力度,提升生产工艺流程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要进一步提高相关行业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要求,逐步淘汰限制类工艺和装备。三是优化行业能源消费结构。鼓励相关行业企业实施清洁低碳能源替代,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多元储能等开发应用,有序推进用能电气化改造。新建项目原则上不再新增自备燃煤机组,支持既有自备燃煤机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四是加强余热余能和资源循环利用。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加强相关行业余热余能利用改造,有序开展余能自发电装备更新,优化二次能源直接利用方式,减少能源转化次数,推动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五是推动产品绿色低碳转型。支持企业加强绿色低碳产品设计研发和生产,鼓励发展特种水泥、低碳水泥等产品,推动提升短流程电炉炼钢比重。在保障产品质量前提下,鼓励相关行业实施低碳原料替代。六是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支持企业建设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加强生产过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收集、分析和管理。推动数字技术与行业融合发展,搭建“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应用场景,实现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智能化控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国际资讯
(11)2024年6月3日欧盟拟7月4日起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
欧盟委员会未透露具体税率。此举引发中国企业质疑,因欧盟委员会未按照惯例提前四周公布税率。德国等国家对征收关税表示反对,认为将扭曲市场并影响汽车产业。中方在应对时面临平衡问题,希望通过对话避免贸易摩擦升级。尽管有征收关税的威胁,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在欧洲销量仍大幅增长,因认为这是电动汽车盈利的最佳机会之一。
(12)2024年6月5日全球57名科学家参与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正以“记录中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
全球57名科学家参与的一项研究报告6月5日刊载在德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杂志上。
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水平上升1.31摄氏度;如果将厄尔尼诺等气候现象也考虑在内,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上升1.43摄氏度。
报告指出,全球大气中的污染颗粒减少也导致了全球变暖,因为这些颗粒能将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使地面温度降低。不过,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温室气体排放。
科学家们警告,如果全球继续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全球平均气温升温数值很可能在4.5年内升至1.5摄氏度这一“门槛”。
不过,报告同时指出,虽然全球变暖速度加快,但除了化石燃料使用增加,没有看到人类导致的气候变化显著加速的证据。
(13)2024年6月6日美国能源部发布《聚变能源战略2024》,支持拜登政府聚变能源十年宏伟愿景
美国能源部并与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一同纪念拜登政府推出“商业聚变能源十年宏伟愿景”两周年。“商业聚变能源十年宏伟愿景”包含一项十年战略,美国能源部、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国会两党聚变能源核心小组等多部门和机构参与,以加速美国聚变能源发展,美国能源部发布了全部门计划。《聚变能源战略2024》围绕三方面展开:一是缩小商业聚变能源试验工厂的科学和技术差距;二是为可持续、公平部署商业聚变能源铺平道路;三是建立以及利用外部伙伴关系。为此,美国能源部为聚变能源创新研究引擎协作组织(FIRE)提供1.8亿美元资助,支持进一步创建聚变能源创新生态;为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的“聚变能源科学计划”(FES)提供更多支持;与8名“基于里程碑的聚变发展计划”获奖者签署协议,促进私人部门对聚变能源商业化进一步投资;计划发布“聚变能源公私合作框架”(PPCF)信息请求,汇集州/地方政府、私人部门和伙伴关系补充聚变能源相关计划等。